close

台灣的媽媽很辛苦  早年常常一個人要打理家理的裏裏外外  才能把家打理的有條有理


但是呢~~


仔細想想 他們是經過多少的犠牲和代價換來的 如果家中生了二個以上


時間都付給了家人小孩 有時還要照顧不便行動的公公婆婆 就更加很少有自己的空間 再加上 台灣男人在這方面真的不夠體貼.什麼都丟給家中的女人負担(當然也有少數例外的女人 尤其是年輕的少婦,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學的也多的很)


 


上班回來就累了 很少分担家務  那如果弟兄有在教會担任重要事工 光是開會 訓練就又把下班時間也瓜分了


女人終年在家 不成為黃臉婆也難 


查某郎 小心的打點著家庭預算 這裏捨不得花 那裏省點著用 那有時間去培養夫妻感情???


 


久而久之 愛情馬上升華到親情 ~~ 這種的還好    


如果遇到另外一種


另一半把你當裝飾的 問話有如冷空氣 又沒有交流的  那真的生活過的無光無熱之外還有極大的無力感


 


 


我也很好奇 在美國教會的姐妹是怎麼做的???


不旦生活出自我 又獨立 還三不五時還和老公出去約會 孩子又沒爸媽公婆可帶???


如果家中手頭寛的人 可以請青少女來當臨時保姆付鐘點費


但如果一般小康家庭又生很多時 要怎麼辦???


 


 


有次一堆媽媽們聚在一起 聊到這個話題時 剛好我豎起耳朵聽了一下


有時女青年會長 會定期一個月一次讓家長們帶小朋友去教會


讓女青年帶活動 


一來可以服務家庭父母有機會出去約會


二來女青年也可以預習一下 將來有自己孩子時如何帶孩子


(我發現這些女青人很駕輕就熟的帶孩子 ?? 難道是因為家中的人口很多之故嗎?? 我們支會最高紀碌一個家庭有七個小孩 ! 中間值多半是四或五個左右是正常的)


 


 


有時教會的婦女家裡有小孩的人 可以互相交換 孩子看顧日  


我先幫你看你的孩子 下次我需要出去和老公約會時你就可以幫我看孩子 


好處是 孩子有伴時 老媽反而更加輕鬆 他們自然會玩成一塊 又從小學會社交 


再說二個孩子或四個孩子 在同一個空間裏照顧 其實 差別不大


就像你飯煮好了 二個人吃 或多一個人吃飯 其實沒差 多加一個碗筷的原理一樣


 


 


教會的媽媽們反而喜歡這樣的交流 友情也會加速很多 有如小社會


每個媽媽一週出去約會一次  容光煥發啦 回來後也心情好很多 反而會造就一個美好的家庭氣氛


 


想想我們教會的媽媽 其實生活挺愜意的 我觀察的結果


週一 家人家庭晚會


晚上也可以和其他家庭合開(平常三姑六婆就聊很多了 現在又可以加強互相交流,不是更好)


 


 


週三教會晚上有男女童軍的訓練課程 


爸爸負責接送 弟兄們乾脆在等待中 直接分二組打藍球健身了 媽媽們就聚在一起聊天


 


 


 


週五早上媽媽們會聚在一起去公園裏玩


小孩玩公共設施沙子


 


 


週日有兒童會 老媽把小孩一放又有靈性課程上 又可以放鬆几個小時


老實說 一般來說 做媽媽的很少不來教會 這也是難得機會小孩可以學習 媽媽們可以喘口氣


 


所以呢 台灣女人 不要在家中造車 不仿用這方式 讓自己自由些 喘口氣些


不過台灣女人比美國女人幸福一點的是 當你需要有人幫忙帶孩子時 父母 公婆都願意幫忙帶


這裡就不是這樣 典型的美國家庭 一來家庭成員住的太遠 要開好几的小時的車程 相當不方便之外


再來 既然已成家 就是一個獨立個體 不會想痳煩家中的長者  常痳煩家中的長者 其他人都會視為長不大的小孩還未斷奶 老是需要媽媽 


況且這理的長者 搞不好比自己的兒女們更忙


搞不好天天出去約會也不一定  也因此這風氣就不太盛行 


反之觀看台灣成家的兒女 感覺太會向自己的父母撒嬌 不太獨立之感


不知道是因為太害羞了嗎 所以不太愛求人??? 但却愛求自己的家人幫忙???


總之  我看到這裡的作法是這樣 感覺還不錯 可以和你們分享


PS  如果你真的覺得不想和自己的老公約會的話 就不必考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異鄉人的呢喃 的頭像
    異鄉人的呢喃

    異鄉人的呢喃

    異鄉人的呢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