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國際旅遊風氣盛行,加上「國際文化觀光憲章」的催化下,世界各國積極的結合各項文化資產與內涵做為吸引觀光客的旅遊資源,讓歷史背景與文化資產取代原本以硬體設施為主的旅遊結構,成為觀光的主體。




  台灣因為歷史發展的多元面向,因此遺留下相當多的古蹟、歷史建築與文物,但是由於缺乏長遠的文化觀光策略,因此對於文化資產的關注只停留在硬體的修繕與保存,對於歷史建築背後深厚的文化意涵與歷史意義的紀錄與保存卻十分缺乏,也因而缺少細膩的軟體設施與建設,讓這些歷史建物成為台灣觀光的主軸,換言之,文化觀光對於台灣來說,仍是一個十分空白的區塊。





  不過,這幾年來台灣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也有實質上的進步,在2000與2005年修正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文資法)」中,分別將歷史建築與文化景觀列入保護的範圍,讓台灣許多具有史料性、集體性的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遺址、文化聚落等等,更得到多樣化與完整的保存。





  為了讓這些文化資產更貼近國人,以及增進民眾對於這些資產的認識與情感,從2006年開始,文建會將台灣的有形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等)與無形文化遺產(傳統藝術、民俗)作為文化觀光推廣的主軸,其中,從日治時期就是台灣非常重要、備受重視的鐵道文化,成為文建會積極推廣的面向之一。





  台灣鐵道從1887年劉銘傳興建台灣北部鐵道開始,一直到1908年台灣縱貫線鐵路全面通車至今,百年來鐵路一直是台灣運輸的主軸,雖然從1990年代以來鐵道運輸沒落,但是百年來台灣鐵道發展過程中,卻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建築,包括包含台中、台南在內的五大經典火車站建築,舊山線的勝興火車站、磚構隧道、魚藤坪斷橋、大安溪鐵橋,還有最令鐵道迷為之瘋狂的CK101、CK124、DT886等蒸汽老火車,以及碩果僅存的彰化扇形車站(Round House)等等,都是台灣鐵道文化的精髓之處。





  台灣鐵道系統完整,除了台鐵縱貫線、北迴、南迴線、花東線等環台系統,還有極具於原味的四大支線,加上新興的捷運高鐵,台灣的鐵道旅遊,不但內容豐富、精彩,更可連結鐵道與在地文化特色,成為深具深層價值意義的文化之旅。





  台灣鐵道文化,又其可愛迷人之處,除了親身體驗感受它的魅力,也讓我們一起保護這百年來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異鄉人的呢喃 的頭像
    異鄉人的呢喃

    異鄉人的呢喃

    異鄉人的呢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